一城文明风 满目和谐景——日喀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掠影

林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09-30 10:18   来源:西藏日报 【字体: 【打印文本】

巍巍珠峰高耸入云,滚滚雅江奔腾不息。日喀则,这片高天厚土是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美丽富饶的宝地、对外开放的高地、创业创新的福地,是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近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日喀则市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坚持全民参与、内外兼修、协调联动、久久为功,刷新城市颜值的“靓度”,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筑起城市精神的“高度”,释放城市发展的“温度”,让文明之花盛开在这座城的大街小巷,让幸福气息沁润在每个人的脑海心田。

上下齐心 汇聚磅礴力量

秋天的日喀则,蓝天、白云、金叶在年楚河的碧波中,洒下五彩斑斓的倩影,尽显生态之美;整洁干净的马路旁,鲜花盛开,关于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宣传内容随处可见,尽显城建之美;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行人积极遵守交通规则,尽显和谐之美;街头巷尾,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志愿服务,尽显奉献之美;餐饮店内、就餐桌上,大家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光盘行动”,尽显素养之美;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贴心为群众办事,尽显服务之美……

移步换景、举目皆美的文明画卷背后,是日喀则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高位推动的决心意志、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保障、落地落实的高效推动。

抓政治站位,强化意识先导。日喀则市多次召开“六城共建”工作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署推进会,会议要求,要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相关决策部署的高度,站在加快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美丽日喀则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城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创、城乡联创、条块联创,全力以赴打好创城的阵地战、攻坚战、总体战,努力形成同心同向、共建共享的创城局面。

抓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支撑。早在2016年12月,中共日喀则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重要一环纳入全市“6677”总体工作思路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六城共建”,实施党建珠峰、生态珠峰、文化珠峰、产业珠峰、幸福珠峰、法治珠峰“六大战略”,开展旅游文化腹心区、特色文化传承区、南亚开放前沿区、生态屏障保护区、安全屏障建设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社会稳定典范区“七区建设”,发展珠峰有机种养加业、珠峰特色旅游业、珠峰天然饮用水业、珠峰绿色生态业、珠峰特色手工业、珠峰清洁能源业、珠峰南亚物流业“七大产业”。

抓体制机制,强化常态长效。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城共建”工作,专门成立“六城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调整充实创城工作领导力量,使创城工作统筹协调更顺畅。今年是创城工作决胜之年,日喀则市委先后2次专题研究部署创城工作,3次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市委督查室、市“六城共建”办狠抓工作推进、措施落实、整改问效,有效防止平时不抓、敷衍应付、弄虚作假行为发生;市纪委监委采取“个别或集体约谈”的方式,对不落实市委创城部署、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以铁一般的纪律推动全市创城工作,确保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创建指标定量化,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的创建目标责任体系。

在“指挥棒”“风向标”“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的有力作用下,日喀则市各级各部门层层传达学习、层层动员部署,全市上下形成了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的生动局面,汇聚起了责无旁贷的攻坚合力,奏响了志在必得的创建乐章。

工匠精神 锻造城市品质

“现在社区的街道干净整洁,花草树木也多了,学校、公园、体育场所、休闲场所的建设,让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桑珠孜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德勒社区居民洛桑罗布感慨颇深地说。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创建工作中,日喀则市始终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打造出日喀则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

强化政务服务。日喀则市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聚焦便民利企目标,着力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推动政府审批服务网上办理、一站式办理、就近办理,不断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

改善城乡面貌。中尼铁路日喀则至吉隆段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拉日高速公路项目加紧推进,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拉洛水利枢纽工程顺利下闸蓄水,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国道318线绕城路、机场至市区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8.67%、城镇人口达到24万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测评名次逐年提高,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坚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18个县(区)全部摘帽,17.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6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摘掉了千年贫困帽子。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市截至目前“零确诊”“零传播”“零感染”。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实施“健康日喀则”工程,包虫病、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率达到100%,县域就诊率达到80%。教育事业更加均衡,“五个100%”目标全面实现。就业创业更加充分,2019年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01%。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有意愿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供养率、孤儿集中收养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加强生态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奋力建设美丽日喀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重大生态工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无树村”“无树户”消除任务全部完成。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220.1万亩,5个城区带状公园建成开放,机场快速通道绿化1.13万亩、森林围城达到8700亩、城区周边山体绿化1400亩,10万亩沙棘种植进展顺利,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50公里“绿色长廊”满目葱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勾画出了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提升治理能力。牢牢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实施“法治珠峰”战略,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筑起了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既用匠心精神建设,更用绣花功夫管理。小到社区一角、背街小巷的卫生清洁,大到医疗政策、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落实;小到一盏路灯亮不亮、一个小摊如何摆,大到构建人民满意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系;小到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一位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大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日喀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既细致入微,又高屋建瓴。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一线检查指导,现场解难纾困。34名市级领导分包城区内53个街道、8个公共场所,每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93家责任单位集中开展卫生清扫、秩序维护、设施摸排、市容保持、文明宣传、文明劝导、督促“门前三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近期,日喀则市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各行业专项整治,规范有序地推进创城整改提升工作,规范好管理好街容市貌、车辆停放、交通出行、小广告、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城乡环境卫生、出租车汽车行业、管网线、校园周边环境、商户经营、室内吸烟、养犬遛狗、小区物业、消防设施建设等,坚决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散发出文明的温度。日喀则市还积极深入机关、企业、县城、部队、社区、学校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参与创城的积极性。

崇德向善 涵养文明新风

日喀则文化传承悠久,文明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该市近代以来,革命精神光芒闪耀,红色基因赓续不绝。

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日喀则市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宣传红色文化,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坚韧不拔、巍峨不屈、感恩向上、敢为人先”的“珠峰精神”,引导干部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让中华文化成为各族群众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法治建设、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吉隆清军墓、江孜抗英遗址、亚东曲美雄谷、定日关帝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少年宫等资源,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聚起感恩向上、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积极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五比”竞赛,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19年,该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为主线,自下而上组织开展了2万余场次、参与人数120余万人次的农牧民运动会、“四讲四爱”演讲比赛、产业发展大赛、“珠峰谐韵”大赛、“勤劳致富人家”评比、“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系列活动,有效把群众关注点和注意力转移到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移风易俗上来。

大力建设文化设施,提供优质文化供给。日喀则市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6%和99%,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雪域传奇·日喀则》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滚动播出,大型歌舞剧《吉祥日喀则》《江孜印迹》赴山东、上海巡演,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在营造浓郁氛围上做文章,在提高宣传效果上求实效。该市在城区主次干道制作与日喀则景观相融合,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公益广告。利用各单位、市区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大型LED屏刊播导向鲜明、感染力强的创城公益广告。制作分发创城应知应会宣传手册。利用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创城信息,曝光不文明行为,有效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创城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文明素养。

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日喀则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着力提升的重点环节。日喀则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双报到”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全市干部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段时间以来,日喀则各级党组织、工青妇系统积极行动起来,每天安排208名党员志愿者在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工作;动员倡导40名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创城,在5个公园广场开展便民服务志愿活动;在8个交通要道口设置爱心加油站,安排48名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在公交车上开展便利服务,全身心投入、助力全市创城工作。随处可见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他们聚如一团火、散如满天星,用负责的态度、勤勉的付出、贴心的服务和真挚的笑容,影响更多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等群体加入到创城工作中来,带动更多热心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更多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

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日喀则市正对照创建要求、吃透创建标准,地毯式查漏补缺、精细化补齐短板,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为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而全力以赴、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陈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